学习小组的发起人是长沙理工大学2025届硕士毕业生郭端格盛康优配,目前,他刚收到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全奖offer。据介绍,这个学习小组三年来让30多名电气专业学生平均成绩跃升30%,更涌现出6名推免成功、5名考研成功的学子和十几位手握名企offer的“准工程师”。
“Do something different(做些不一样的事儿)”是学习小组的核心理念:一群人聚在一起,有不同的性格、有不同的长处,大家应该合作起来,做一些不一样的事。2022年,推免成功的郭端格发现同专业的同学在学习与科研入门中面临瓶颈:“文献中的新方法从何而来?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?”在导师的启发下,他梳理所学知识,通过学习国内外知名教授的线性代数课程,阅读国内外原版电磁场教材,总结出“本质引领、实践创新”的学习路径。基于此,他创建了“沐风新能”学习小组,帮助同学们理解数理知识与专业基础课。
小组很快吸引了不少人加入。每位成员的特点各异盛康优配,所以分工也各有不同,大家都在小组中积极贡献智慧。郭端格负责每周课程中线性代数、信号与系统以及电力系统建模相关知识的讲解,辅以计算机编程实践;“我们的任务都是开放性、互动性的,这样成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,让大家从中学习很多新的思路。”同时,小组还会定期发布任务,通过课后小练习锻炼成员的论文写作、文献调研等能力。
展开剩余51%3年间,郭端格编写的课程辅学资料吸引超7500人次阅读,他个人的线下辅学时间也长达200小时。小组创新采用“理论+代码”双轮驱动模式:从线性代数、电力系统建模等核心课程入手,引导成员用编程验证思想;通过开放性课题训练论文写作与科研思维。
“‘沐风’是如沐春风,更是对求知方式的创新。”郭端格这样诠释团队理念。每位小组成员都需要打破以前的惯性学习思维,转换自己从“被动学习”到“主动求知”的身份,在大学生活中以能力提升为主线盛康优配,敢于尝试,敢于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。
“刚进小组时,学长建议我完成线性代数和控制理论的基础学习,先把树干的脉络理顺,再长满小树枝。这种系统全局的思维启迪,对我之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。”成功考研至华南理工大学的小组成员童作说。
“在小组的驱动下,我自学了python编程、卷积积分、傅里叶和拉普拉斯变换、线性代数等相关课程,大三寒假我用python编程编写了模态分析法程序,这也为我的毕业设计打下了基础。”考研至湖南大学的小组成员袁婧说。
面对未来,即将赴澳深造的郭端格满怀期待:“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同学都可以自主探索互助,搭建‘学术共同体’——大家一起主动求知、跨界合作,成为更好的自己。”(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 通讯员 朱杰 王子玮 记者 阳锡叶)
作者:朱杰 王子玮 阳锡叶盛康优配
发布于:北京市旭胜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